王庆国,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
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带头人,北京市教学名师,国家级精品课程—《伤寒论》主讲教师。担任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证候规范及其与疾病方剂相关性研究、基于“肝藏血主疏泄”的脏象理论研究首席科学家。曾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师”及“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称号。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主编、副主编出版学术著作30余部。自2004年以来,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2项、国家“863”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5项、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6项,指导硕士研究生57名,博士研究生30余名。
1主要学术成就
科研方面:在长期从事《伤寒论》的科研过程中,很好地继承了经方大家刘渡舟教授关于经方运用与研究的学术思想,并先后对半夏泻心汤、四逆散、柴胡桂枝干姜汤等经方的作用机理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获得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结果。并基于对这些研究结果的分析和理解,相继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学术思想。例如,对于经方的研究和发展,认为应立足于经方的现代适用性,通过吸纳现代科学技术,发掘经方的科学内涵,从而为经方临床应用提供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对经方不同的研究层次,也提出了相应的指导原则,如对于中药复方机理研究,提出了“病证结合,方证相应”的指导思想,对于中药新药创制,提出应遵循“部分替代,局部优化,质量可控,疗效提高”的原则。这些创新性的学术思想的提出,对研究团队的形成和研究成果的取得都发挥了很大的指导作用。
教学方面:作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伤寒论》主讲教师,紧密结合课程要求及临床实际,在以问题为中心,以临床案例为模板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一字归纳、双方互动、三位一体、四段考核,五种创新、综合提高”的新教学法并将其付诸实践。《伤寒论》精品课程建设,以“五个一流”为根本宗旨,以全面提高《伤寒论》教学质量为核心目标,有机结合《伤寒论》辨证论治体系的学科特点,并依托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临床基础学科,以及国家级教学团队—中医四大经典教学团队建设平台,借助北京中医药大学BB 网络教学平台,将《伤寒论》课程初步建设成为了国内同行业一流、具有自己教学特色并具备示范作用和辐射能量的精品课程。
医疗方面:临床善用经方,不薄时方,知守善变不落巢窼,多方采撷各取其长。对多种内科、妇科、儿科病种有丰富的治疗经验,疗效突出。如: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胆囊炎、胃炎、胃溃疡、溃疡性结肠炎、痛风、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心肌病、冠心病、痤疮、荨麻疹、湿疹、过敏性鼻炎、性功能低下、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更年期综合征、慢性疲劳综合症、抑郁症、不育不孕、免疫力低下、小儿外感、厌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