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国医堂
NEWS
新闻动态
-
2025-07-12国医堂开展消防培训演练 强化安全防控体系
-
2025-07-12国医堂开展全员AED与心肺复苏专项培训
-
2025-06-24法国医师中医研修班代表团访问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2025年6月24日,法国医师中医高级研修班代表团一行24人到访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中医门诊部,开展临床实践考察活动。
-
2025-06-21国医堂举办夏至中医养生体验活动为弘扬中医药文化,普及健康养生知识,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联合学校创新创业中心及学生创新创业团队,于6月21日举办“夏至中医养生体验”活动。
-
2025-06-09讣告中国共产党党员、首届国医大师、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颜正华同志,于2025年6月7日19时56分在北京安详离世,享年106岁。
查看更多
国医堂
Famous doctor workstation
名医工作站
- 01孔光一名医传承工作室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首都国医名师孔光一教授,是国家级著名中医临床家,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认为“全国有独特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老中医专家指导老师”。从医近60年,精熟于外感热病及内妇儿科疾病的诊疗,擅长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在肝病、月经病、不孕症、胃肠疾患、胸痹、咳嗽、喘证、痹证、肿瘤等疾病,具备一整套独特的辨治思路。 孔光一名医传承工作室于2008年5月正式启动,工作重点为系统总结凝炼孔光一教授五十余年中医临床学术思想及特色,参与建立名老中医临证信息平台,培养中医药事业人才,为首都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传承作贡献;工作站成员致力于发扬名老中医的治学精神和道德风貌,研究推广其学术思想和经验特色,提高中医药治疗保健作用的社会效益。02王玉川名医传承工作室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国医大师王玉川教授是中医界著名的《内经》研究大家。他幼年即从医于当时的中医名家戴云龙先生,并得到著名医家陆渊雷先生的指教。他擅长治疗中医内科各种疑难杂症,如心血管疾病、风湿病、血液病等。临证时精心审视、一丝不苟,承古而不泥于古,立足于创新,以史为鉴,巧用古方,疗效卓著,深受患者欢迎。他对中医理论研究之深,对中医学术评析之严谨,不是一般学者所能相比,因其卓越的业绩彰显大师风范,被评为首届国医大师。 国医大师王玉川传承工作室于2011年正式成立,目的在于深入开展国医大师王玉川教授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继承工作,加强传承团队建设,重点培养王玉川教授传承团队的中青年骨干,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03王绵之名医传承工作室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国医大师王绵之教授(1923-2009),男,江苏省南通市人。是我国著名中医药学家,中医教育家,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中医方剂学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重点学科方剂学学术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顾问,方剂学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2007年10月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08年12月,被北京市授予“首都国医名师”称号,2009年5月,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授予首届“国医大师”。王绵之教授出身于中医世家,中医功底深厚。临证处方,溯流探源,查标求本,既严守绳墨,又灵活有理,能真正做到“继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务使药证合尽,创造性的治愈了多种当代疑难杂症,深得患者爱戴。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王绵之传承工作室成立于2011年,工作室旨在系统地继承和发扬王绵之教授学术思想,通过全面整理王绵之教授的论文、著作、医案,教学资料,学术报告等资料,分析和总结王绵之教授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对王绵之教授治疗各科疾病的独到经验和临床效验方进行总结、研究,并推广应用,造福广大人群。04颜正华名医传承工作室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颜正华名医工作室成立于2008年,既是北京市中医管理局薪火传承工作室,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站,工作室一直致力于深入挖掘、研究、传承国医大师颜正华临床经验,并积极应用于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室现有成员14人,工作室负责人张冰教授是颜正华教授学术继承人、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药物警戒与合理用药研究中心主任,工作室秘书(联系人)吴嘉瑞副教授是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人事处副处长、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药物警戒与合理用药研究中心副主任。 工作室成立以来,主持完成多项国医大师颜正华教授学术思想科研课题,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颜正华临床经验、学术思想研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名老中医颜正华消化系统疾病临床用药经验传承研究》、《基于多维关联规则的国医大师颜正华内科用药经验挖掘》、北京市中医药科技发展基金项目《国医大师颜正华消化系统病证数据挖掘研究》等。工作室建立了颜正华教授处方数据库,并应用多种数据挖掘方法,深入挖掘研究颜正华教授用药规律,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全面系统地整理了颜正华教授学术思想源流,明晰了颜正华教授的临床经验、养生思想、治学与科研思想等,出版专著10余部,发表颜老学术思想相关论文50余篇,编写优势病种诊疗方案4份,全面、系统地挖掘了颜正华教授行医、教学70余年来的临床、教学、科研及生活等方面的影音、照片资料,圆满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北京市中医管理局验收,并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二等奖及大学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和“首届岐黄中医药基金传承发展奖”。
- 05聂惠民名医传承工作室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聂惠民是我国当代著名中医药专家、伤寒学家,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第二、三、四批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医教学、临床、科研工作近六十年,培养大量中医药人才,是全国与北京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优秀指导老师。聂惠民教授崇尚仲景学术,对《伤寒论》的六经辨证理论体系及理、法、方、药的运用规律具有独到见解,擅用经方治疗内科、儿科、妇科等疑难杂病,尤以消化系、心血管系统为特点,如急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溃疡病、结肠炎、冠心病、肺心病、咳喘病、时令外感、抑郁症及更年期综合症、月经病、盆腔炎、不孕症。小儿厌食、疳积等疑难杂病,深受广大患者喜爱。 “聂惠民教授名医传承工作站” 于2009年11月经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批准建立,正式纳入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聂惠民传承工作室”于 2011年1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本工作室(站)以“弘扬仲景学术,推广聂师经验”为宗旨,在聂惠民教授的直接指导下,在室站负责人的带领下,全面整理、阐发聂惠民的学术思想及其对仲景学术理论体系的贡献以启迪后学,深入探讨治疗疑难杂病经验,并加以推广,使聂惠民教授的诊疗经验能更广泛的指导临床应用。通过数年的建设,室站总结了聂老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体系,探讨了学术思想传承的脉络图,开展了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交流会,将聂惠民临床经验加以推广普及让更多的百姓受惠。06谷世喆名医传承工作室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谷世喆教授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第四批国家名老中医专家指导老师。多年来,谷教授为培育中高级中医人才呕心沥血,他现已培养硕士8名,博士5名,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继承人2名。出版和发表多部专著和临床经验论文。 一.工作室目标: 本工作室严格按照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的各项计划进行,总结研究名老中医擅治常见病、疑难病的诊疗经验和学术思想,形成系统的诊疗方案,并推广运用于临床。发表多篇相关继承的文章,研究名老中医专家成才规律及临床资料并形成专著出版。将特色针刺手法进行影像资料的整理。重点培养2-3副高以上的继承人,开办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扩大培训覆盖面。管理制度采取工作室负责人负责制,在大学和学院的领导和支持下,开展师承工作。 (一)工作室培养人才情况: 2001年-2009年担任博士生导师,共培养博士硕士28名。 2008年被评选为“国家第四批师带徒名老中医”。 2011年培养高徒两名分别为王朝阳博士冯永伟硕士皆工作成绩显著。 国家中医局批准成立谷世喆工作室每年带进修生10人。 2013批准为临床博士后工作站合作导师、史术锋博士入站。 (二)站内3位主要传承人员共担任13部著作的主编: 1.2001年10月谷世喆主编出版《拯危救逆之神针》山东科技出版社。 2.2004年 谷世喆主编《针灸学习题集》人卫出版社。 3.2007年4月1日 谷世喆主编《实用砭石疗法》学苑出版社。 4.2013.6第三版 谷世喆主编《针灸经络腧穴歌诀白话解》人卫出版社。 5.2013 谷世喆主编《针灸入门九讲》人卫出版社已进入二审。07刘燕池名医传承工作室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刘燕池名医传承工作站,成立于2009年。本站旨在继承、总结、发扬刘燕池教授临床学术思想与用药经验。 刘燕池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内外著名中医学家、国家级名老中医、全国第三、第四批师带徒名老中医。荣获国家人事部、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荣誉证书,并获重奖。中医世家,师承北京名医刘奉五。首届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曾任基础医学院院长多年、从事医疗、教学、科研50年,现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基础理论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在国内外出版论著40部,发表论文60余篇,传记载入英国剑桥《世界名人传记辞典》(94年23版)。主治肝病、肾病、冠心病、胃肠病、糖尿病、高血压、咳喘、过敏性疾病、胆囊炎、慢性咽炎、痤疮湿疹、男科病、不孕症、子宫内膜异位、慢性盆腔炎、疲劳综合征、肿瘤术后调治等内妇科病证,以及各种虚证的调理,疗效卓著,深受患者好评。08王琦名医传承工作室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王琦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王琦传承工作室、北京市中医管理局薪火传承“3+3工程” 和中华中医药学会王琦名医传承工作站、北京中医药大学“名医工程”王琦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在王琦国医大师的指导下,本工作室站围绕“系统整理、全面继承王琦国医大师学术、教育思想和临床经验,创建立体互动开放的名医传承模式,促进中医药学术经验的传播和共享”建设目标,凝练王琦国医大师学术思想精华:以原创思维回归为主旨的治学导向,以理论体系构建为主题的学术路向,以体质学说应用为主体的科研方向,以主病主方诊疗为主线的临床定向;王琦国医大师撰著《师承论》,提出传承模式,通过发表《中医成才的八大要素》等论文,提出师承教育系列观点,培养学术继承人、硕博士研究生及研修生122名;梳理学术传承脉络,编著《王琦学术传承及谱系》;建有“王琦名医传承网站”,点击率已达30余万次;形成学术流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流派研究课题组将“中医体质学派”列入当代中医学术流派;总结王琦国医大师治疗过敏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和男科疾病的临床经验,出版临床专著和文集17部,发表临床论文68篇;承担国家级课题11项,其中国家“973计划”2项(担任首席1项)。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1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取得发明专利6项。 在完成建设任务的同时,本工作室站形成了六个方面的亮点:一是以创新理念与机制为出发点,二是以建立高层次平台为立足点,三是以主持高水平研讨为着眼点,四是以承担高级别课题为支撑点,五是以创造标志性成果为落脚点,六是以重视科普教育为关注点。旨在创建立体、互动、开放的名医传承新模式,实现由传承到传播的跨越。 在6年建设过程中,本工作室站逐步形成了自身的运行特点,即:老师与学生相互辉映有动力、传承与传播相互促进有活力、站内与站外相互支撑有推力、业内与业外相互联动有助力。王琦国医大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优秀指导老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优秀指导老师”称号。靳琦研究员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优秀学术继承人”;王琦国医大师的学术继承人倪诚教授已是博士生导师、全国传统医学师承工作指导老师,李东主任医师是北京市中青年名医,骆斌研究员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中青年名医,京外的数位学生已是第三、第四、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他们正成为中医药学术传承工作的中坚力量。 本工作室站的贡献受到上级表彰,被授予“全国首届先进名医工作室(站)”及“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贡献奖”。
查看更多
国医堂
Chinese medicine lecture hall
国医讲堂
-
白露降,茶韵花香养素秋“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此时,天气渐凉,露水凝结,万物开始收敛生机,进入一个由热转凉的过渡时期。
-
白露到了,推荐艾灸这几个穴位······白露作为秋季的第三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此时昼夜温差显著增大,秋燥当令,寒湿悄然滋生,人体顺应自然,肺气肃降加强,腠理渐闭,卫外功能面临寒燥双重考验,易诱发以下疾患:
-
白露防燥关键期!中医"润养四联法":护肺阴/健脾土/防凉燥,安稳入深秋"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此时昼夜温差加大,燥气全面主导。人体易现肺燥津伤、脾胃虚寒、卫表不固三大危机。中医强调"白露养阴",需以润肺防燥、健脾和中、固护卫表为核心,一套"食养+茶饮+成药+外治"组合拳,破解咽干咳嗽、鼻衄便干等秋燥症候。
-
针灸如何“安抚”你敏感的肠道?科学证实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有效!如果您经常在紧张或饮食不当后出现腹部不适、腹胀或排便习惯异常,可能正被肠易激综合征(IBS)困扰。这种常见的功能性肠病,虽然不危及生命,却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
今日学一味中药,牛黄有这样的一味药材,它自古价比黄金,并非植物根茎,也非矿物结晶,它甚至是疾病的产物,但它却是一味危急时刻能救命的良药,不知道大家猜到了吗,它就是牛体内的“结石”——牛黄。
-
为什么喝完中药头晕、屁多?讲讲中药的“瞑眩反应”你喝过中药吗?大多数人喝中药估计就是:太苦了,喝了就想吐!好不容易喝下去,有的时候还会出现一些特殊的“身体反应”,让人心里打鼓,比如:喝完之后咕噜咕噜肚子胀气一直放屁,喝完3-4小时就要拉肚子了。莫非是这中药不咋地?吃坏肚子闹肠胃炎了?好担心呀,这身体到底是怎么了?
-
看脸≠看颜值!中医提醒:重点在“色”!中医五色 “青赤黄白黑” 是将不同类别颜色分为五类,在相同色系下可以出现多种相似的颜色,如五行之“青”可见淡青、青黑、青紫等; 五行之“白”可见淡白、 白、苍白等;五行之“黄”可见萎黄、阴黄、青黄等。
-
情绪不好,健康也“遭殃”!《黄帝内经》中蕴含着丰富的医学智慧,其中七情致病理论更是揭示了情绪与疾病之间的深刻联系。
-
拉不出别硬蹲!你的内脏可能在搞“五方会谈”在中医理论中,人体是有机整体,脏腑相互关联、影响,共同维持平衡与健康。便秘不仅是肠道问题,还与五脏功能失调紧密相连。《黄帝内经》指出“五脏六腑皆令人秘”,说明五脏在便秘发生中至关重要
-
嗓子痛揪一揪就管用?听听中医怎么说揪痧,是民间最古老的传统疗法之一,它不花任何费用,操作简单,一学就会,不需任何器具,用手指即可,还可以给自己施治,非常实用。
-
中药代煎加水量科普:科学煎煮,药效更佳中药汤剂作为中医药治疗的主要形式之一,其煎煮质量直接关系到药效的发挥。而加水量是影响煎煮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加水过多或过少,都可能导致药效不佳甚至浪费药材。那么,中药代煎时到底应该加多少水?有没有科学的计算方法?本文将为您一一解答。
-
令人抓心挠肺的“痒”——疥疮疥疮,古称“干疥”、“虫疥”,在中医典籍中早有详载。《诸病源候论》有言:“疥者,有数种……并皆有虫。”这与现代医学所发现的“疥螨寄生”不谋而合。此病虽小,却因传染性强、瘙痒钻心,历来是困扰人们的皮肤顽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