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就诊指南 > 常见问题

头痛的警示与防治

时间:2019-10-21 来源:未知

头为人之元首”,统领全身,“头为精明之腑”,为思维的器官,几乎每个人在其一生中都曾有过头痛的经历,因此,头痛对人的危害不仅严重的影响着人们的心身健康与生活质量,同时也影响人们的思维能力与社会活动。

随着当今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当代人精神压力、心理障碍等诸多因素,头痛的患者数量逐年呈上升趋势。据统计,目前全球46%的成人有发作性头痛,它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 故而WHO把严重的头痛列为最致残的前十种疾病之一。因此,我们要对生活中长时间的头痛提高警惕,清楚头痛的警示意义,并针对此做出相关预防,及时向医生寻求治疗。

现代医学对头痛的认识

由于头痛的诊断标准不十分明确,因此国际分类十分复杂。头痛既可作为神经系统原发病的一个独立病症,又可以是全身其他疾病在头部的一个表现形式,故据此,便于临床鉴别诊断及诊治,本文所述将临床常见头痛类型按西医病名分为以下四大类:

1.全身疾病性头痛(包括脑血管意外头痛、癫痫性头痛、高血压头痛、女性疾病头痛等);

2.神经、精神性头痛(包括三叉神经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神经性头痛等);

3.局部原因性头痛(包括颅脑外伤性头痛、颈源性头痛、眼源性头痛、鼻源性头痛等);

4.其他原因性头痛(包括偏头痛、血管性头痛、慢性与顽固性头痛等)

以下针对临床常见头痛类型予以简单介绍:

血管性头痛

血管性头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因头部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的头痛,称为原发性血管性头痛;有明确的脑血管疾病(如脑卒中、颅内血肿、脑血管炎等)所致的头痛,称为继发性头痛。该病的发生是以局部脑血管张力性增高或痉挛为主,以局部血管扩张为辅。临床表现特征其痛如刺,病程缠绵反复,迁延日久不愈。

紧张性头痛

紧张型头痛临床特征是头痛呈钝痛,无搏动性, 无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植物神经症状,头痛位于顶、颞、额及枕部,有时全头痛。患者常诉头顶重压感或紧箍感,另有枕部发紧、僵硬, 转颈时尤为明显。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压力的增大,其患病率逐渐升高,在普通人群终生发病率达30 %~78 %。其病因尚不明确。

丛集性头痛

丛集性头痛多发于中年男性,多在午夜或凌晨发作,故有人称之为“闹钟样头痛”。临床多表现为一侧眼眶周围爆炸性、撕裂性或烧灼样疼痛,头痛可向同侧额、颞、耳、鼻及面部放射,多伴有头痛侧眼结膜充血、面部发红、鼻塞、流泪等症。发作呈周期性、丛集性。

神经性头痛

神经性头痛多是由于长期思虑过度,过于疲劳,生活紧张,精神创伤所致。情绪激动为其发病诱因。疼痛性质为刺痛或紧束样痛,常呈阵发性,时轻时重,并伴有畏光、眼眶胀痛、烦躁易怒,严重者可见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焦虑失眠等。疼痛部位多在额部、枕部或两侧颞部。

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的以侧面部出现阵发性、电击样、短促而剧烈疼痛为主症的常见痛症。三叉神经痛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后者指有明确病因的三叉神经痛,在三叉神经通路上任何病变部位的刺激均可引起,如桥脑小脑角或半月神经节部位的肿瘤、血管畸形、动脉瘤、蛛网膜炎、多发性硬化(三叉神经痛一直被报道为其症状是由于神经的脱髓鞘反应所引起)等。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至今尚无统一认识。

偏头痛

偏头痛是指反复发作的一侧或两侧搏动性头痛,为临床常见的特发性头痛。疼痛部位也可见于枕部、头顶、前额或全头部。发病以青年人,尤其是青年女性多见。本病形成的原因,现代研究认为除与脑血管收缩功能障碍有关外,还与5-HT代谢紊乱、遗传等因素有关。

在许多偏头痛病人中,已发现各种各样的神经缺失后遗症,病变累及视网膜、皮层、脑干等,大多数神经功能缺失,是由于血管痉挛性缺血所致。

中医对头痛的认识

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又为髓海所在。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故外感六淫或内伤杂病,致使脉络绌急或失养,清窍不利均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头部而发生头痛。

1.  外感引起

多因起居不慎,坐卧当风,感受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经络,上犯巅顶而为头痛。六淫之中以风为主,多夹他邪致病。“伤于风者,上先受之”,头部居人体最高位,所以外感头痛以风邪所致者为常见,临床以风邪夹寒、湿、热所致者为多。

2.  内伤所致

多与情志失调(郁怒忧思)、久病体虚(久病气血耗伤,不能上荣脑髓脉络)、饮食不节(嗜食肥甘、辛辣或饥饱失常,伤及脾胃,运化不健,痰湿内生,上蒙清阳)和生活起居不当(烦劳太过或房事不节,损伤精气,髓海不足,脑失所养)等有关。

分证论治

1.  风寒头痛

头痛或有拘急收缩感,痛连项背,恶风畏寒,遇风受寒犹剧,口不渴,或兼鼻塞流清涕等症,苔薄白,脉浮或浮紧。可用白芷、防风、淡豆豉等。

2.  风热头痛

头痛如灼,甚则如裂,发热恶风,面红目赤,口渴欲饮,鼻流浊涕,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脉浮数。可用菊花、石膏、白芷、蔓荆子、元参等。

3.  风湿头痛

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胸闷纳呆,小便不利,大便如溏,苔白腻,脉濡滑。可用秦艽、木瓜、羌活、防风等。

4.  肝阳头痛

头痛而眩,甚或两侧跳痛,常波及巅顶。心烦易怒,睡眠不宁,面红目赤,口干苦,苔薄干或黄,舌质红,脉弦而有力。可用天麻、钩藤、石决明、白蒺藜、元胡等。

5.  肾虚头痛

头痛而空,常伴有眩晕,腰腿酸软,神疲乏力,遗精,耳鸣,睡眠欠佳,舌红少苔,脉沉细无力。可用桑寄生、益智仁、骨碎补、熟地、山萸肉等。

6.  血虚头痛

头痛目花,隐痛,偶尔昏晕,午后或遇劳加重,神疲乏力,心悸怔忡。食欲不振,面色少华或萎黄,舌淡苔薄黄,脉细弱无力。可用熟地、当归、白芍、酸枣仁等。

7.  痰浊头痛

头痛而重,偶尔眩晕,胸脘痞闷,或有恶心,甚则呕吐痰涎,纳呆,舌苔白腻,脉滑或弦滑。可用半夏、川贝、竹茹、白叩仁、茯苓、泽泻、山药等。

8.  瘀血头痛

头痛频发,经久不愈,痛有定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舌质紫或有瘀斑,脉细或细涩。可用桃仁、红花、赤芍、丹参、白茅根等。

治疗思路与原则

头痛既可以单独出现而成为某些疾病的主病主症,又可以是某些急、慢性疾病过程中的兼症或信号。因此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简单思维进行应治,显然存在诸多不足。

本病的发生是因脉络痹阻絀急或失养,清窍不利而成,因此治疗时以缓急止痛为基本原则。外感头痛,治以疏散驱邪为主;内伤头痛,治当滋阴养血为要。此外,病久内伤多虚,若虚久成实,亦可兼瘀血、痰浊,则宜化痰通瘀;肝肾阴虚导致阳亢者,当滋阴潜阳。

(1)根据头痛部位,参照经络巡行路线,可选用不同的“引经药”,有利于发挥原方疗效。临床常用的引经药,如羌活、蔓荆子、川芎、葛根等均可在辨证的基础上加以应用。

(2)偏头痛以反复发作、头部持续疼痛、经久不愈为特征,多系肝阳上亢、肝经风火所致。临床治疗颇为棘手。患者要控制情绪,不要着急,做好长期治疗的准备。

(3)头痛剧烈,久痛不愈,多为入络化痰,痰瘀交固不解,可加胆南星、白芥子、僵蚕化痰;土元、全虫、蜈蚣搜风通络化瘀。

转归与预后

外感头痛,一般病程短,治疗相对较易,预后较好;对比而言,内伤头痛,一般病程长,反复不愈,治疗较难,预后较差。

临床亦可见有些头痛患者,因风火上扰或阳亢化风,可并发中风、目盲或眩晕等疾病。

预防及康复

首先在生活中,对待头痛应抱有积极的态度;其次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并重。

1.  对待疾病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凡是感觉到长时间头痛不适者,需引起足够重视,切忌自己敷衍处理,建议及时向医生寻求治疗,以免贻误病情。

2.  保持心情舒畅、性情开朗,不紧张、不焦虑、不恼怒,以一种恬淡的心态面对生活,防治头痛发作与再发,提高生活质量。

3.  平时注意饮食要清淡,少吃或不吃生冷、辛辣、油腻、过咸的食品,多吃紫菜、海带、木耳、蘑菇、豆类及豆制品等富含钾、钙、镁的食物。

4.  戒烟限酒。

5.  起居作息要规律,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锻炼,可以做一些有氧运动,比如太极拳、慢跑、跳绳等。但一定要劳逸结合,实践证明,适度运动锻炼可改善人体血液循环。适宜的锻炼对于预防头痛发作极为重要,尤其是脑力劳动者,要避免长时间的过度劳倦。

6.  调整心态,宽以待人,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如养花、垂钓、集邮、跳舞等。

7.  减少强光、噪音及异味等强刺激。需要着重指出的是,现代新的致病源如电脑、手机、空调亦可从某种程度上诱发或加重头痛,因此应限制使用。


任占利

出诊时间:周一下午 周四晚上

职      称:教授 主任医师

国务院特贴专家。神经内科专家,脑病临床研究获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对脑出血、脑梗塞、腔隙性脑梗、高血压、三叉神经痛、偏头痛、老年性和早老痴呆、神经衰弱、抑郁症、癔症、多发性神经炎、面神经炎、重症肌无力、周期性瘫痪、外伤性瘫痪、癫痫、脑萎缩、震颤麻痹综合征、情感性疾病及疲劳综合征有较好临床疗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