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就诊指南 > 常见问题

任占利教授治疗癫痫经验

时间:2009-08-06 来源:未知

任占利教授从事神经内科医疗工作40余年,擅长治疗面瘫、癫痫、重症肌无力、运动神经元病、三叉神经痛、偏头痛等多种疾病,医术医德深受各地同行及病患赞许,笔者有幸跟诊其下,期间亲历多个癫痫患者治疗过程,临证听取老师对癫痫一病的经验见解,收益颇丰,现将余之所得及所思阐述如下。

1.病因病机

癫痫是一组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脑部疾病或综合征,以反复发生的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所引起的短暂性脑功能失常为特征。本病在中医称“痫病”或“羊羔风”,是一种因气机逆乱、元神失控而致精神恍惚,甚则突然扑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或口中如作猪羊叫声,移时苏醒后如常人的发作性疾病。自《内经》记载“胎病”,述其属“巅疾”以来,经过《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侯·痫候》、《千金要方·少小婴孺方·惊痫》《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丹溪心法·痫》、《医林改错·癫狂痫总论篇》等著作对其病因病机的发挥,结合现代医学的认识,现代医家多认为,癫痫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密切相关,是由于七情、外伤、饮食或他病之后脏腑失调,或痰浊内生,蒙蔽神窍,或气机逆乱,元神失控,或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影响胎儿发育,而成本病。现代亦从证素入手阐述本病,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不外乎风、火、痰、瘀、虚、惊几个方面。老师在癫痫病因中,尤重痰浊为病,各种致病因素最终均会导致痰浊或随气逆,或随火升,或随风动而蒙蔽心神清窍,痫病乃作,如《丹溪心法·痫》所说“无非痰涎壅塞,迷蒙孔窍”而成。病机上,实证者,重视肝热风动,夹痰上逆,蒙蔽心神脑窍发为本病;虚证者,脾肾亏虚,致脾失运化,或膀胱失于气化,水湿停聚,聚而成痰,痰遇诱因上蒙心神脑窍发为癫痫。

2.辨证论治

癫痫的治疗,目前仍以西药控制癫痫发作为主,但一旦用药则难以停药,长期服药带来毒副反应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甚大,特别是加上癫痫本身的损害,尤其严重影响了儿童大脑发育和认知功能。中医药治疗癫痫的目的是减轻癫痫的发作次数和症状,若患者同时服用西药,可以用中药来减轻西药的毒副作用,并且争取在将癫痫控制平稳后,逐渐将西药减量直至停药。

老师对癫痫一病的治疗,以化痰之法贯穿始终,认为癫痫病患发作时口吐白沫,时觉喉中有痰,苔腻脉弦滑等病症,均是痰涎作祟,常以温胆汤加用胆南星、川贝母、浙贝母等药驱逐痰浊。然化痰之法太过则易伤阴,过少则无力驱逐痰浊,临证应细观其舌脉症状来判定痰浊阻滞的程度,从而决定化痰药味、药量的多少,随证用之。

反复发作,次数频繁者,辨其虚实,实证者病位主要在肝,肝热风动型居多,患者可表现为癫痫发作时四肢抽搐,牙关紧闭,面色潮红,平素情绪易怒,两胁胀痛,心烦失眠,多梦易惊,口苦口干,便干尿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等,治宜在化痰基础上佐以清热平肝熄风,予“羚羊粉 0.3g或0.6g”冲服以平肝熄风,清热镇惊,配合“钩藤、天麻、白蒺藜”加强清肝熄风之力;虚证者病位在脾肾,脾肾亏虚型患者可表现为癫痫发作抽搐时发,手足寒冷,不发啼叫,或声音细微,脾虚者平素可有纳差腹胀,头晕乏力,四末不温,腹泻便溏,舌淡苔白腻,脉弦细或濡等,肾虚者平素可表现为腰部酸麻,性欲冷淡,阳痿遗精,健忘失眠,舌淡胖边有齿痕,脉沉细等,治宜在利湿化痰的基础上佐以健脾补肾,健脾可用“太子参、黄芪、云茯苓、生炒白术”,补肾可予“桑寄生、补骨脂、骨碎补、续断、杜仲”,应当注意在虚证患者频繁发作时,亦可少佐平肝熄风药先治其标,待其发作次数减少时再去平肝熄风药,予健脾补肾缓图其本。

癫痫患者偏于安静期时,应重视安神法,特别是重镇安神法的运用。若经上述化痰治疗后,癫痫患者发作次数减少,症状缓解,在癫痫休止期可加用重镇安神药,如珍珠母、生龙骨、生牡蛎、生磁石,以求进一步减缓癫痫发作。

3.治疗及用药经验

3.1虫类药:喜用虫类药物,如蜈蚣、全蝎、僵蚕、地龙,一则加强搜风止痉的效果,二则痫病日久,痰瘀入络,虫类药可作为引经药入络搜邪。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这些药物都有一定的镇静、抗惊厥作用。

3.2护胃气:注重保护胃气,老师在癫痫一病治疗过程中多用寒凉之品及虫类药物,久用则易伤胃气,故用焦三仙护胃,同时可健胃消食,且所谓“无食不成痰”,消食亦可起化痰之功。

3.3舌下络脉:重视舌下络脉的望诊,诊治病人过程中必望舌下络脉,若见络脉迂曲、发黑,此为瘀血征象,可加用丹参、赤芍等药活血祛瘀。

3.4祛除诱因:

(1)注重去除癫痫的外感因素,若见患者有鼻塞流涕,咳嗽咳痰,头痛发热,项背不舒等外感症状,常加以宣肺解表,外感风寒者予桂枝汤加减,外感风热者予银翘散加减。地区环境的变化常常会带来新的外感因素,如南方多湿,常有南方临海城市的患者来京求医,在其回居住地时,老师会在方子最后加以藿香、佩兰等祛湿解表药物,防止湿邪的外侵。

(2)癫痫常因情绪因素诱发,近年来研究也发现,抑郁障碍与癫痫之间可能存在着双向联系: 一方面,癫痫患者易罹患抑郁;另一方面,抑郁障碍者较正常人更易并发癫痫。老师常以《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来劝告患者平素宜调畅情志,勿忧思抑郁,同时也应避免愤怒、惊吓、紧张、劳累等诱发因素。再者,疏导情绪,中医来讲,也是疏肝理气的一种治法体现,用此法配合药物治疗可以获得更高的疗效。

3.5守法守方:癫痫治疗过程缓慢,在患者病情出现变化之前,有时需守方药几十甚至上百剂才见疗效,此时需要从患者脉象、舌象变化上判断治法是否正确,比如滑脉转轻,舌苔由厚转薄,腻苔变少,此为痰浊渐去之征,可续守原方治疗。再者,治疗过程中,病人可能在一段短时间会出现癫痫症状较前频发,此时应细观舌脉,详询症候,若确实理法方药与病人症候相符,亦可守方,静候病情转机。临床不可因一时看不到疗效,急于求成,而随意变动治法,否则易使癫痫反复,症状加重,而功效全失。

3.6药物剂量:轻者宜轻,重者宜重,顺其药性调整剂量可更好地发挥药物的作用,轻者如灯心草用至1g,辛夷花、荷叶常用5g,同时花叶类可作为引经药走上入脑;重者如生磁石、龙骨、牡蛎、珍珠母等常用30g,重用该类药物发挥其重镇安神的效果。

4.病案举隅

4.1患者刘某,男性,62岁,2012年2月20日初诊,4年余前无明显诱因下突发四肢抽搐,口吐白沫,两眼上视,持续约5分钟,醒后觉四肢乏力,精神倦怠,遂就诊于宣武医院,予脑电图等相关检查后诊断为“原发性癫痫”,此后常于夜间大发作,约20天大发作一次,时常于日间发生一过性意识丧失,醒后无不适,平素情绪易怒,口干多饮,服用“丙戊酸钠、卡马西平”等药物,症状控制不理想。就诊1日前夜间睡眠时发作,性质同前,现纳尚可,寐欠安,二便自调,舌暗红苔白腻,舌下脉络迂曲,脉弦滑。辨为肝风内动,痰热上扰,予平肝熄风,清热化痰,处方:

羚羊粉0.6g(冲)  白蒺藜10g    钩  藤10g    胆南星10g    姜半夏10g

川贝母  5g     紫丹参15g    丝瓜络10g     全 虫3g     蜈蚣 1条 

焦三仙各10g                    等药水煎内服

服上方14剂后,患者舌暗、舌下脉络迂曲之征已去,诉大便溏稀,日3-4次,此为瘀血已去,毒邪渐消,上方去“丹参、丝瓜络”,加“远志”安神、“僵蚕”入络搜邪,再服14剂后,患者已1月未发作,逐渐加用“生龙骨、生牡蛎、珍珠母”重镇安神,守方半年,患者癫痫大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约40余天发作1次,症状减轻,夜间发作仅表现为四肢轻微抽动,日间失神性发作仅发生2次,随访1年,未诉特殊不适,症状维持同前。

4.2患者李某,男性,45岁,2012年4月19日初诊,自幼开始出现癫痫发作,发作时旁人可闻及其喉中痰鸣,四肢抽搐,口吐白沫,约持续数分钟后缓解,曾于北京某医院诊断“原发性颞叶癫痫”,曾服用“卡马西平”控制症状,07年行“左侧颞叶部分切除术”,术后癫痫发作缓解,但记忆力减退,时常有恐惧感,稍作活动则觉腰部酸痛,现服“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症状控制不稳定,一周发作2次,性质同前,自觉喉中有痰,难以咳出,纳稍差寐欠安,大便偏干,小便自调,舌体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沉细。辨为脾肾亏虚,痰浊阻络,先予健脾化痰,配合平肝熄风止痉治其标,处方如下:

太子参10g    云茯苓10g    胆南星10g    浙贝母10g    羚羊粉0.6g(冲)

钩  藤10g    白蒺藜10g    竹  茹10g    枳  壳10g    陈  皮10g

生甘草10g    全  虫 4g     蜈蚣1条           等药水煎内服

服上方14剂后,癫痫未再发作,予加用“桑寄生、骨碎补、杜仲、泽泻”补肾利湿,再服14剂后,癫痫未再发作,去“羚羊粉、钩藤、白蒺藜”,守方半年,期间2次发作后予加“钩藤、白蒺藜”,半月后未再发作去之,随访1年未诉特殊不适,记忆力好转,腰部酸痛缓解,癫痫仅发作3次。

5.跟师体会

跟师以来,在学习老师的理法方药、处方思路之余,余观师诊治病人时,常问及病人家常细短,在病人看病的过程中,也尽力帮助病人解决生活、工作、家庭方面的烦恼,在病人对自己的疾病失去信心之时,老师努力开导让病人建立信心,这让我想起刚接触医学时,听到的一句E.L.Trudeau医师的话“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作为一名医生,应当明确,医者的最终的目的就是让病人生活质量提高起来,医生不仅要在医技上精湛,更应在医德上精益求精,学生谨记老师以身作则在此方面的教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