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就诊指南 > 常见问题

蒋燕教授谈“自汗、盗汗辨析”

时间:2019-10-21 来源:未知

自汗、盗汗均属汗出异常。经常日间汗出不止,活动之后更甚者,称为自汗。入睡之后汗出,醒后则汗止,称为盗汗。临床所见自汗并非皆属气虚、阳虚,亦可由风热、风湿、湿热、痰阻、营卫不和、暑热痰湿、瘀热等原因导致。盗汗并非皆属阴虚,还可由气虚阳虚、风劳、血虚、湿热、瘀热、阳热内盛等因素引起。临床辨证时须结合汗出的特点和兼症来辨别,这对临床判断病情、准确辨证、预测转归、指导用药很有意义。

1.自汗辨析

1.1虚证自汗

(1)气虚自汗  临床表现为汗出,或恶风,动则加重,或劳累后加重,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少华,舌淡苔薄白,脉弱。肺卫气虚或脾胃气虚为主要病机。临床常用玉屏风散、异功散、补中益气汤、黄芪建中汤等以补虚,兼表邪者用桂枝汤加味来治疗。

(2)阳虚自汗  表现为自汗,汗出清冷,畏寒,或形寒恶风,乏力,易于感冒,多见于久病患者、吐泻后的患者。临床常用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升阳散火汤等。

(3)亡阳自汗  大汗出,气息微弱为气衰自汗,为气虚甚所致,进一步发展可见冷汗淋漓、面色苍白,四肢厥逆、脉微欲绝,应该采用回阳救逆固表法,方用四逆汤、参附汤、独参汤等。

(4)气阴大伤的脱汗  汗出如油,气喘不休,体温骤降,四肢厥冷,但欲寐,两目无神,脉微细欲绝等症状,多见于外感温热病的后期,可用吴鞠通的三个复脉汤加减治疗。

(5)血虚自汗  妇女产后,或大出血的患者,若见汗出,动则加重;恶风,气短,懒言,倦怠乏力,脉弱等临床表现。

(6)气阴两虚  由久咳不愈,肺气耗散,肺阴亏损而见咳甚则气喘自汗,脉虚数等,可用敛肺止咳益气养阴的九仙散。

(7)气虚湿郁自汗  无外邪入侵,素体气虚,湿邪不化,阻于中焦而见汗出,腹胀,胸闷,食后腹胀加重,当用益气化湿法。

1.2实证自汗

(1)营卫不和自汗 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或半身出汗,或局部出汗,周身酸楚等症状,多用桂枝汤加减治疗。

(2)风热自汗  身热,微恶风寒,无汗或额有小汗,咽红而干,感咳无痰等症状,多是温邪袭表,卫气郁阻,腠理开合失常,故无汗或少汗不畅;常用银翘散辛凉宣透,清热解毒。

(3)风湿自汗  汗出身重,恶风发热,身肿酸楚,小便不利,苔薄腻,脉浮缓等症状为风湿自汗。是湿邪阻遏,阻于三焦,脾胃受湿所致。

(4)湿温自汗  阵阵热汗外出,出汗以头面为多,身热不扬,身体困重,口腻作渴,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等,多由湿蒸热郁不解导致。湿热蕴郁,无处宣泄,故阵阵热汗外出,初期湿热在上焦,故出汗以头面为多。

(5)暑热暑湿自汗  暑季见遍体汗出,身热,心烦口渴[3],头晕胀痛等症状,热郁于内,暑热上蒸而遍体汗出。

(6)内热自汗  汗出而蒸蒸发热,面赤烘热;或高热,汗出,口渴,脉洪大等症状,为胃肠有热,里热蒸腾,迫津外泄。若见汗出,面赤,心烦,口干,便秘,是由于内热熏蒸、阳盛阴虚、营阴不守,卫外不固,引起的阳盛阴虚自汗。若阵阵汗出,多见于头面、胸前或上身;汗出后自觉烦热,多因肝经郁热夹湿引起。若自汗出,心烦,失眠,为心经有火,内火熏蒸而致。

(7)瘀热自汗  汗出,局部发热,或午后或夜间发热,肌肤甲错,舌有瘀点或瘀斑等症状,是因瘀血内阻、郁而化热导致。

(8)痰阻自汗  自汗,头晕,胸闷,恶心,呕吐痰涎等症状,为痰阻自汗,是因痰浊内阻、阳气不通而致。

2.盗汗辨析

2.1虚证盗汗

(1)阴虚盗汗  盗汗,颧红潮热,五心烦热,口干,脉细数等症状,是由于阴虚热扰,汗液外泄所致。

(2)血虚盗汗  盗汗,心悸,面色无华,神疲少寐等症状,是因为汗为心之液,血虚心无所养而致。若妇女产后,或大出血的病人,见盗汗,头晕、耳鸣,口干咽燥,烦热等,是因血虚营阴耗损,阴虚生热,迫津外泄。

(3)阳虚气虚盗汗  手足逆冷,头晕,气短,汗出,脉微等症状,为阳虚气虚盗汗。患者气虚阳弱,阳气俱虚,腠理不固而引起汗出。气虚阳虚多引起自汗,亦可引起盗汗,小儿盗汗多为气虚阳虚所致。

(4)气阴两虚盗汗  汗出如油,气喘不休,或盗汗体倦,心悸,气短,舌红,少苔,脉弱等症状,多见于外感温热病的后期,气阴两伤或气阴大伤。

2.2实证盗汗

(1)里热盗汗  阳热内盛,阳盛阴虚都可见盗汗。若见发热,盗汗,面赤,心烦,口干唇燥,便结溲黄,舌红,苔黄等症状,是由内热熏蒸,阳盛阴虚,营阴不守,卫外不固导致。

(2)湿热盗汗  午后潮热,身热不扬,肢体困倦,寐中汗出,纳呆口腻,舌淡,苔厚腻,脉缓等症状,是由于湿热阻滞三焦,气化失司,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

(3)瘀热盗汗  盗汗,局部发热,或午后或夜间发热,肌肤甲错,舌有瘀点或瘀班等症状,是因瘀血化热,迫津外泄导致。

(4)营卫不和盗汗 头痛,发热,微盗汗出,恶寒等症状,为表邪未解、营卫不和。

(5)时疫盗汗  时疫初起见盗汗,胸胁痞闷或无痞闷,为邪在半表半里;若汗下后,大热已退,有盗汗者,是余邪不尽导致。多见于传染性疾病。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