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医讲堂 > 国医讲堂

景录先教授谈糖尿病并发症必须要早防、早治

时间:2015-10-14 来源:未知

一、概   述

糖尿病是一个常见、多发的疾病,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病久可引起多个系统损害。近年来发病率在不断上升并有年轻化的趋势。糖尿病不仅血糖升高,而且伴有血脂代谢紊乱等,所以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疾病比正常人高3~5倍,影响生活质量、工作质量甚至危及人的生命。糖尿病目前已经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之后威胁人类的“第三号杀手”。

据国际糖尿病研究所(IDI)最新报告,全世界已明确诊断的糖尿病人约有1.94亿,到2025年将达3.33亿。其中发展中国家的糖尿病发病率增长的速度大大超过了发达国家(45%)。据推测21世纪糖尿病将在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流行。1991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联盟共同发起定于每年的11月14日为“世界糖尿病日”,其宗旨是要引起全球对糖尿病的重视。

中国人口基数大,中国人是糖尿病的“易感人群”,因为中国人肥胖多属于枣核型的“中心性肥胖”,体重指数达到24就易发生糖尿病。糖尿病正在处于暴发性流行,中国已与印度和美国“齐名”成为糖尿病大国。

二、糖尿病并发症的现状

中医有“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思想,就是要把糖尿病并发症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降到最低。众所周知,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所有的危害,几乎都来自它的并发症,可见预防糖尿病的并发症有多么的重要。

根据糖尿病发病的缓急以及个体病理上的差异,糖尿病并发症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急性并发症来势凶猛危及病人的生命,治疗好了可以侥幸过关,基本上不留痕迹。然而慢性并发症则较为隐蔽,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发生,早期尚可逆转,晚期则必受其害。在胰岛素问世之前,许多糖尿病病人无助、无奈地死于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包括血管并发症和神经并发症两大部分。血管并发症又可分为大血管并发症和微血管并发症两类。大血管并发症主要指脑血管、心血管和下肢血管并发症,微血管并发症则主要是指糖尿病眼底病变和肾脏病变。而神经并发症则包括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自主神经等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危害,往往是在静悄悄中发生,有的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甚至可发生于糖尿病被诊断之前。

糖尿病不可不防,不可不治;糖尿病并发症更是非防不可,非治不可。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总体来说,防止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有3条防线:第一、预防糖尿病;第二、治疗糖尿病预防并发症;第三、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控制好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尽可能地把糖尿病带给人类的灾难降到最低最低。


三、中医对糖尿病并发症诊治的认识

糖尿病并发症较多,现例举临床多见、常发、危害较重的几种介绍如下,以便引起重视。

1.糖尿病并发心脑血管病:

糖尿病患者的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往往还伴有脂质代谢的紊乱,使多个系统的组织和器官会发生病理变化。如累及冠状动脉,就会出现心肌缺血缺氧,引起冠心病。如果堵塞冠状动脉,就会引起心肌梗死、堵塞脑血管则就是脑梗死。

中医学认为,糖尿病病机属于“痰浊血瘀”的范畴。因痰湿黏腻,又与血瘀互结,沉积于血脉之中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基本病理特征。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又是本虚标实的病证,本虚为阴虚、气阴两虚和阴阳两虚,标实为痰瘀互结。“痰”是体内不能正常运化的精微津液停留聚积而成,痰浊是水液代谢障碍形成的病理产物。瘀是由于阴虚燥热,日久病势缠绵,渐而阴损及阳,阳气虚衰,阳虚寒凝,血液运行障碍而致。这种病理状态持续发展,血借痰凝,凝血为瘀,痰瘀互结,着于血管内,血脉因痰瘀结斑、结块使脉管本身受损、变窄,造成局部气血运行受阻,此乃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基本证侯。

2.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早期肢体感觉异常,如手指特别是脚趾有麻木不适、感觉减退、有蚁行感、虫爬感、发热、烧灼,疼痛呈刺痛、灼痛、钻凿痛。继而可致肌萎缩和瘫痪,血管舒缩障碍,皮肤出现苍白、青紫、脱毛、疼痛、发凉,发病率可达60%--90%,甚至100%。严重者,可致溃疡、坏疽,甚至需截肢。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不但使患者残疾率、死亡率大大提高,而且给治疗、护理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一定要引起重视。除了以上症状,眼睑下垂、斜视、腰腿痛、胃肠麻痹等,都是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表现。

对于慢性感觉减退的患者,感觉神经对外界冷热的刺激减退,甚至消失,自己受伤却毫不知晓。还有一种病情复杂、凶险的自主神经病变,发生病变时可累及全身各系统的器官,治疗时十分困难。

发生神经病变的患者,平时动作要缓慢,不要猛然站立,睡觉时抬高头位,起床时应缓慢的从卧位改为坐位,然后再站起。患者应及时到医院找专科医师进行积极治疗。

3.糖尿病并发下肢动脉闭塞症

发现下肢无力,腿抽筋,疼痛和沉重感这些看似腿脚的毛病,不能只想到补钙,应该考虑到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的可能。行走的时候腿部肌肉疼痛是下肢动脉病变最早和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此外还会出现下肢感觉异常,发冷,肌肉酸麻,疼痛,行走时加重,或间歇性跛行,即一般步行100-200米后,因下肢疼痛而无法继续行走,但少许休息后疼痛自行消失。此病更常见于男性和老年人,尤其是病程超过5年以上糖尿病人并且吸烟、高血压、血脂紊乱的男性,当这些危险因素并存于同一患者时,则更加危险。虽然这种病变临床上不像心脏动脉、脑动脉狭窄闭塞凶险,但后果也同样很严重。轻者影响生活质量,重者造成足溃疡、坏疽、肢端发黑,甚至截肢。

中医认为它属于“萎症”、“痹证”、“筋痹”、“皮痹”范围,也称之“消渴痿痹”。其病理、病机多因素体阴虚、饮食不节,四肢受水谷之精微少,气血阴津亏乏,营血涩滞,肌肤络脉失养,而痰浊瘀血积留,风邪伏潜,经脉不通,遂生痿痹。复因情志失调,压力过大、紧张等,使痰郁气结,瘀血阻滞,脉络不通,或劳欲过度而致使筋脉肌肤失养,气机不畅,蕴成虚实错杂,故见四肢麻木,甚则肌肉萎缩,肢体废用,则变证从生。

四、糖尿病并发症治疗思路

1.论治原则

糖尿病可缘于多脏腑病变,故具体辨证论治亦较复杂。肝肾阴虚等病变列为糖尿病的本证,而病情发展加重所出现的痈疽、眼疾、泄泻、水肿、肢麻等病变,归为并发症。

所以滋阴的药物贯穿整个治疗的始终,在中期及早加用活血化瘀也特别重要,如果出现气血阴阳俱伤时则以气血阴阳俱补为主,辅以对症。

2.标本兼治

早期糖尿病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病程较长者以阴虚与燥热互见,治以滋阴清热;病久则迁延伤阴,以阴虚为主,故治疗重在补肾阴,重者阴损及阳而导致阴阳俱虚,治以补肾,温阳滋阴。最后多阴竭阳亡。因此在治疗上除了运用清热生津。还要应针对具体病情,及时合理地选用清热泻火、健脾益气、滋补肾气、补肾涩精、活血化瘀等治法,调整机体之阴阳气血,以期病情好转。

3.攻补兼施

糖尿病的基本病机特点是本虚标实、而且虚实互为因果关系,既可因虚致实,也可因实致虚,所以在临床上基本治则为攻补兼施。无论是本病,还是其并发症,可以说瘀血、痰湿贯穿始终。瘀血是糖尿病最重要的病理产物,同时又可成为其并发症的重要病因,瘀血阻滞还易诱发痈疡肿毒,故在临床治疗时常攻补兼施,既补其本虚,又攻其邪实。常在益气养阴、滋补肾阴、温阳滋阴法之同时,配合运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之法。

4.综合治疗

糖尿病的特点容易发生并发症,病情迁延日久,瘀血、痰湿等实邪丛生。病情变化复杂、涉及多脏腑病变性的疾病,常合并有心脑、周围神经病、痈疽、肾病、眼疾等疾病,治疗上多采用综合疗法,如果血糖控制不理想必需配合西药治疗。同时需配合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心理疗法等共同发挥其作用,有并发症时还可配合针灸、按摩等治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