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医讲堂 > 国医讲堂

如何认识中风病

时间:2013-04-03 来源:未知

发生在冬季的“大脑袭击事件”

中风,是易发于冬季的危害人类健康的重磅杀手,故医学界称冬季为“大脑袭击事件”发案率高峰时期,也有医学专家把中风称之为“秋冬季神经科的流行病”。隆冬万物萧条,人体的生理机能处于低谷。秋冬季节是脑血管病的高发季节,寒冷刺激头部,可使脑动脉血管收缩、血流受阻,供血减少,血栓形成,堵塞脑血管而发生中风,所以,冬季中风的发病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因此,预防冬季中风显得十分重要。  

十大信号预示着可能被“风”魔袭击了

如果出现下面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症状,短暂反复发生时,要高度警惕,这有可能是中风的预兆。

1.突然一只眼或双眼短暂发黑或视物模糊,看东西重影或伴有眩晕。出现眼前发黑,看不见东西,还伴有恶心、呕吐、头晕、意识障碍,数秒钟或数分钟即恢复。出现黑蒙,意味着视网膜有短暂性缺血,可能是由于颅内血液动力学改变或微小血栓通过视网膜动脉引起。出现黑蒙时,神经系统检查包括CT扫描全部正常。所以,发生一过性黑蒙,被视为是脑血管病的最早报警信号。

2.面部或肢体突然麻木、无力,尤其是一侧肢体麻木和无力,持物不稳,有时伴肌肉痉挛。比较经典的是剃须修胡征,指的是中风先兆患者持刀刮面时,头转向一侧,突然感觉手臂无力,剃刀落地,并说话不清,1—2分钟后完全恢复。这是由于转头扭颈时,引起已经硬化的颈动脉扭曲,加重了狭窄,导致颅脑供血不足,诱发了一过性脑缺血症状,尽管恢复很快,但足以提醒人们,缺血性中风随时可能发生。

3.突然出现吐字不清,说话错乱甚至不能说话。

4.突然眩晕,严重的会昏倒,脚下如踏棉或伴有恶心呕吐、心慌、出汗等。这与大脑缺氧有很大关联性,有人追访观察,发生短暂性脑缺血3—5年后,约有半数以上的人发生缺血性中风。

5.走路突然跌倒或者出现行走不稳,或伴有单侧或双侧肢体无力,短时神志不清。

6.突发不明原因的剧烈头痛,可能因为焦虑或劳累引起,大多数原因不明。

7.短暂性失意,忽然失去记忆或大脑空白,并表现为频发或间歇性发作,发作频率越高,危险性越大。

8.无原因困倦,嗜睡,睡不够,总感觉休息不过来。

9.理解能力下降,听不懂别人说话的意思或理解延迟。

10.哈欠连绵,近年研究发现,脑缺血,特别是呼吸中枢乏氧时,会引起哈欠反射,特别是中风发作前5—10天内,频频打哈欠者可达80%左右。所以,这一重要的报警信号也不容忽视。

六类被“风”魔钟爱的人群

1.老年人。2/3的脑中风发生在60岁以上的人群,而且每增加十岁,发病率提高一倍。

2.有脑中风家族史的人。中风可能有家族遗传,代代相传的基因表达特征较为明显。

3.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等疾病的人。高血压病人发生中风的概率是血压正常者的6倍。血脂增高则是第二个发病的危险因素。血脂增高一方面使得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缓慢,供应脑部的血液量减少。另一方面可加重主动脉硬化的程度。所以,动脉硬化的人群中,以发生脑梗死的多见。糖尿病患者血液内糖含量增多也会使得血黏度和凝固性增高,易致脑血栓形成。糖尿病使脑中风的患病危险性提高3.6倍,尤其是多发性的脑梗死。

4.肥胖超重。有研究表明,肥胖人群更易多发中风病,两者虽然没有必然性,但关联程度很高。

5.有脑血管畸形的人。这类人群似乎天生注定着要与中风病发生具备一定必然性的悲惨遭遇。

6.过度劳累、紧张抑郁也是促发脑中风的因素。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这是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带给人类的黑色礼物。

“风”险有多大

中风是一种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的疾病,我国脑中风发病率排名世界第一。我国第三次国民死因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每年新发脑中风患者达150万人,脑卒中死亡率高于欧美国家的4-5倍,是日本的3.5倍,甚至高于泰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近二十年监测结果显示,脑卒中死亡人数年增长率达8.7%。中风后常见的后遗症:

1.麻木

患侧肢体,尤其是肢体的末端、如手指或脚趾、或偏瘫侧的面颊部皮肤有蚁爬感觉,或有针刺感,或表现为刺激反应迟钝。麻木常与天气变化有关,天气急剧转变、潮湿闷热,或下雨前后,天气寒冷等情况下,麻木感觉尤其明显。

2.嘴歪眼斜

一侧眼袋以下的面肌瘫痪。表现为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露齿。鼓颊和吹哨时,口角歪向健侧,流口水,说话时更为明显。

3.中枢性瘫痪

中枢性瘫痪,又称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或称痉挛性瘫痪、硬瘫。是由于大脑皮层运动区锥体细胞及其发出的神经纤维——锥体束受损而产生。由于上运动神经元受损,失去了对下运动神经元的抑制调控作用,使脊髓的反射功能“释放”,产生随意运动减弱或消失,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出现病理反射,呈痉挛性瘫痪。

4.周围性瘫痪

周围性瘫痪,又称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或称弛缓性瘫痪、软瘫。是因脊髓前角细胞及脑干运动神经核,及其发出的神经纤维——脊骸前根、脊神经、颅神经受损害产生的瘫痪。由于下运动神经元受损,使其所支配的肌肉得不到应有的冲动兴奋,临床上表现为肌张力降低,反射减弱或消失,伴肌肉萎缩,但无病理反射。

5.偏瘫

又叫半身不遂,是指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它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症状。也是脑中风常见的后遗症。轻度偏瘫病人虽然尚能活动,但走起路来,往往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瘫痪的下肢走一步划半个圈,我们把这种特殊的走路姿势,叫做偏瘫步态。病情严重者常卧床不起,丧失生活能力。

6.失语

失语是中风病的一个常见症状,主要表现为对语言的理解、表达能力丧失,是由于大脑皮层(优势半球)的语言中枢损伤所引起的。

7.失认

失认是指病人认识能力的缺失,它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及对身体部位认识能力的缺失,是脑中风的症状之一。失认分为视觉失认、听觉失认、触觉失认(失实体觉)、身体体位的失认(即印象障碍)等不同类型。

8.失用

失用,即运用不能,病人肢体无瘫痪,也无感觉障碍和共济失调,但不能准确完成有目的的动作。例如,不能照样模仿简单的火柴排列,摆积木及画图,但却能完全认识自己的错误;穿衣不能,衣服里外不分或将腿伸进袖子里等等。

如何躲避“风”魔的袭击

冬季预防中风病贵在预防。对于不具备中风病高发特征的人群来说,防中风尤其需要关注胆固醇。胆固醇异常是引发心梗和中风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这些人群平时没有任何症状,身体看似健康,但忽然一下就出现意外“袭击事件”,就是胆固醇中不稳定斑块在没有任何先兆下发生爆炸,这些爆炸物涌出会激活血液中凝固系统,形成血栓,堵塞血管,从而引发脑中风。陈旧和集聚的胆固醇在动脉血管内壁慢慢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使血管变窄、被阻塞住。这些斑块就像一个个埋在血管壁内的“不定时炸弹”,在任何季节都随时可能破裂,导致急性中风。

冬季预防中风,最重要的是控制胆固醇指标。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需要控制血糖和胆固醇指标。有专家建议,只要是年龄超过40岁的男性或者绝经后的女性,又或者体形肥胖、有黄色瘤、有血脂异常及心脑血管病家族史者,应每年检测一次血脂。

贴士1:让好习惯带来健康人生

1.勤于锻炼。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重视体育锻炼。长期坚持锻炼,可促进血液流通,增强对季节变换的适应性。  

2.节制饮食。不宜过食肥甘、滋腻厚味之品,饮食以清淡、高纤维为宜,尽量减少高脂血症的发生,推迟脑动脉硬化的形成,对预防中风是大有好处。 

3.稳定情绪。心胸开朗,自我稳定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遇事冷静对待,泰然处之。

贴士2:中风的家庭急救

脑中风大多在家中发病,所以,家庭中正确的急救是中风救治的重要环节。一旦发现中风先兆,应立即卧床休息,保持镇静,避免紧张、恐惧,尽量就近就医,减少搬动。必须搬动时,要防止头颈扭曲,减少晃动。及时联系专业医疗力量救助。


TOP